《絕世好爸媽》
自從清林上了附屬幼稚園後,爸爸媽媽多了好多出席教育講座的機會。今次的題目是《絕世好爸媽》,講者是校長。
教育的三大目標:
1。有社交和社會能力。且能獨立自主。
2。能系統化和有組職的解決問題。
3。能自省和自我認同。
把父母分了幾類型。嬰兒時期,父母大多是「河流型」,即 7x24 永不竭息的愛護。關鍵是,隨著小朋友成長,父母怎樣成功轉型成「井水型」,關懷支持,是等待孩子有需求時,可以隨時來取,孩子有機會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接著,喜歡說故事的校長,利用了幾本故事書去帶出怎樣做好父母的訊息:
1。《電視壞掉了。。。》
2。《我討厭媽媽》
3。《爸爸不能去渡假!》
4。《阿虎開竅了?》
5。《全世界最棒的冒險》
大家也知道不看電視的好處了。但什麼才是Quality Time?馬不停蹄的練琴和做補充練習,把所有課餘時間都填滿了,是不是好的親子活動?校長提醒,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應是互惠互補的,而不應是一模一樣 的;家長不要在課後要小朋友做太多額外的補充練習,因為這樣反而會影響小朋友在學校學習的新鮮感和動力。
其實清林爸媽在這方面應該算是另一方面的極端,在家從來也完全不理會清林的「學業」,因此至今,清林頂多只能由一數到十幾。。。所以清林是絕不能 Home schooling,否則廿年後一定是一條文盲。後來得到C先生的高人指點,才懂得在家和清林認真玩 coloring (coloring 絕對不是 art 來的,對 creativity 全無幫助,卻旨在練習小肌肉和手眼協調),和說故事書時要習慣用手指指著字朗讀出來(旨在培養讀和認字的習慣)。。。這些就算是清林的「補充練習」了。
最後,校長還給爸爸媽媽一份「家課」,就是要記底清林在這一年裡問過什麼「難答」的問題,到年尾寫在報告上。
似乎,附屬幼稚園給爸爸媽媽的作業,比給小朋友的還要多。
Recen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