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gust 1, 2012
-
聽洗腦故事
聽洗腦故事
一天,清林如常和媽媽讀故事,這一本是《孟母三遷》。
這到這一頁,說孟子跑出去玩了。
下一頁,說媽媽很生氣。
清林突然說:「點解媽媽生氣?」
媽媽打了個突。。。在清林的世界裡,去玩怎麼會讓人生氣???
所有 storytelling 背後都有個 message 的,不過外國故事就比較含蓄,中文故事就總是畫公仔畫出腸的,故事結尾差不多還有“這個故事教訓我們。。。”。如果用到時下最酷的辭彙,外國故事就洗了腦你都未必知,中國故事就怕你不知他想洗你的腦。
不只是國民教育,因為香港是這麼一個“充滿動力的國際大都會”,生活在這裡一定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文化、思想、意見、宗教等等。想小朋友長大後有自由意志,唯一途徑只有讓他們多點接觸,加上家長指引,讓他們慢慢發展自己的 critical thinking。最方便快捷的方法,就是多看不同類型不同地方作者不同時代的書。知得夠多,想洗腦就不容易。
通識的原意也不錯,見到有一所中學出 5** 通識狀元,老師說秘訣是一直養成學生看齊左中右的報紙,作比較和分析,這固然是理想。不過,通識都是注重當代議題,但人最容易其實應該從歷史吸取教訓,所以我對現在都是重當代棄歷史,感到非常可惜。
通識教育,我還是最喜歡中文大學的通識課程,當年我讀過的通識就有思想方法、政政、社會學、中國文化、經濟學,全部都是不同學系開的,真正可以皮毛地以不同角度看看世界。